提問
兩個月前,一次發燒打針吃藥後引起夜晚四肢疼痛。其後,多次到醫院檢查,未能找出準確病因。部分醫生認為是生長痛,部分醫生認為是神經痛,在服用一些藥物後,病情仍未好轉。平常四肢骨絡“呵呵”作響,夜晚時常疼痛致醒。
回答
小兒生長痛是一種非關節性疼痛,是指兒童在生長期間歇性的下肢疼痛。一般易發生在小腿肌肉及周圍軟組織,疼痛無遊走性;常常發生在夜晚或中休時,時間短暫而不持續,疼痛區域性不紅不腫,活動也不受限制;疼痛發作時全身無其他症狀和體徵,疼痛消失後一切正常,臨床上各項化驗檢查如血沉、抗O、X光片都在正常範圍之內。
為什麼會出現小兒生長痛呢?有關專家認為與孩子的生長發育密切相關。兒童身高的不斷增長,有賴於骨骼尤其是四肢骨骼的發育。而四肢長骨的兩端,醫學上叫做骨骺。骨骺後部有軟骨組織和豐富的血管網,透過血管網給骨骼的生長輸送如蛋白質、鈣、磷等骨骼必需營養的成分,使軟骨組織不斷地生長、成熟,又不斷“骨化”成真正的骨骼。由於孩子處於骨骼快速增長階段,下肢骨骺端充血水腫、張力較大,刺激周圍末稍神經而產生疼痛。白天活動後,血液迴圈加強,骨骺端充血水腫減輕或消失,所以,白天不痛,夜間痛。
生長性疼痛是一種暫時性的生理現象,一般不需要治療,疼痛發作時可區域性按摩或熱敷,也可以引導孩子玩玩具、做遊戲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,來減輕疼痛。發作頻繁而且疼痛較重時可口服水楊酸類止痛劑,若用藥後仍有疼痛